军垦文化我来讲 我与新曹共成长

作者:新联 袁依杰发布时间:2020-03-05浏览次数:0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遥想2007年底刚刚从安徽武警退伍回来,怀着满腔热血,一头扎进了社会这个大熔炉,正好在08年初遇到农场招聘管理人员,当时我就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因为我是一名“垦三代”,我热爱这片土地,对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最终有幸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了一名农场管理人员。

我们农场在1961年10月正式定名为“江苏省国营新曹农场”,在1969年12月,整建制划给兵团,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七团”我们现在的分场相当于当时的营部,大队就是以前的连队合并起来的,我爷爷就是当时从堤西东迁过来的,到现在他还称呼一些老同志为连长,指导员等,他常常和我讲起当年开垦的情景,天作被、地作床,喝咸水、吃粗粮,夏天蚊子咬,冬天北风吹,每天天蒙蒙亮,就拿起大锹扁担上河工,在这过程中,部队的军人作风和当时的实际环境以及区域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军垦精神,这就是军垦文化的由来,也是我们江苏农垦现在的企业文化核心。

上班十来年,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们分场来说,那时大多的道路是烂泥路,好一点的是沙石路,全分场就一俩条水泥路,那时候大多的田块是旱田,高高低低,大小不一,那时候集体的承包场用的是西潘堡河的排河水,含盐量正常在2个点左右,那时候分场的职工吃水是定时供水,家家备水缸,用来沉淀水中沙,那时候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分场的夜晚是特别的黑、特别的静。但是经过几代场领导和分场班子的不懈努力,他们弘扬军垦文化,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军垦精神,现在的分场大变样,道路全是硬质化路面,田块全是四角斩方的,承包场用水全是新曹的“红旗渠”从东台河抽上来的优质水,老百姓吃的水也是24小时不停供的江水,到了晚上也不再是乌漆吗黑的,分场门口的宇澄路一排崭新的路灯也为大家伙带来了光明。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垦三代”,新曹在发展,我也在成长,农场、分公司这几年加大对新联的投入,三四年的时间,新平整增加面积7000多亩,花了4000多万建成新联大渠,彻底改善了新联的生产硬件设施,我们的效益也从掌舵上升到前茅,我个人呢,也有幸在去年承包体排名中去得第九名的好成绩。

创业难、守业难,保持持续发展的任务更难,农场开荒者给我们留下良好的发展基础,农场人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跨越,但发展无止境。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仍然需要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业绩,面对困难,军垦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不一样,能力也有大有小,但把农场事业推向前,不辜负组织希望和职工群众的期盼,把农场建设更美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一起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奋斗吧。